《财富》杂志作为全球商业领域的权威声音,其颁发的奖项一直是业界衡量企业影响力和领导力的重要标准。今年陶氏公司成功入选全新《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此榜单主要为特别表彰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做出显著成就的企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学院新成立的电化学界面设计(DELI)实验室(PI:NitishGovindarajan博士)拟招聘全额资助的博士生一名,入学时间为2025年8月,研究方向为非水电解质环境下电催化转化的原子模拟。
文章报道了一种催化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该反应能够在C(sp³)−H键和羧酸之间形成碳−氧键。这种方法适用于烯丙基和炔丙基C−H键,并且使用多种羧酸作为氧源。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们能够直接从易得的烯烃和炔烃合成一系列手性酯,大大简化了手性酯和相关醇的合成过程。
12月16日,河南平煤神马电子新材料公司举行年产10万吨N-甲基吡咯烷酮(NMP)项目竣工投产仪式。该项目凭借先进生产工艺与设备,在高效、节能、环保等多方面表现卓越,投产后,将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带动驻马店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结构优化,致力打造全国最先进的NMP生产基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王鹏研究员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通过钯催化的烯烃迁移1,1-环环化反应(MCAR)制备各种杂环的新策略。从现成的烯基胺和烯基醇开始,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形成各种五至七元氮杂杂环和氧杂杂环,并具有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实现这一反应的关键是使用4-碘苯酚或2-碘苯酚衍生物,其中酚羟基通过形成醌甲基化中间体在控制杂环的迁移方向和环尺寸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有机合成化学中,γ-内酰胺因其在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的普遍存在而备受瞩目。传统的γ-内酰胺合成方法通常依赖于外加氧化剂,这不仅限制了其在原子经济性方面的表现,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东华大学朱圣卿和储玲玲团队在光诱导镍催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催化体系,利用异氰作为双功能试剂与1,6-烯炔进行环化反应,成功构建了烯基腈链接的γ-内酰胺。
奥升德功能材料 (Ascend Performance Materials) 宣布成功使用提取自废弃食用油的原料生产丙烯腈、己二胺、己二酸和聚酰胺6,6,进一步拓展生物基BIOSERVE产品组合。由此生产的聚酰胺产品系列的碳足迹相比由化石能源衍生原料制成的产品降低 25%。
根据欧盟官网最新动态,2024年12月10日,欧盟废弃了在RoHS中新增中链氯化石蜡(MCCPs)和四溴双酚A(TBBP-A)的提案。
2024年是药物发现的非凡一年,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中有21种推动了创新的边界,解决了一些最关键的医学挑战(图1)。其中,罕见病在2024年迎来变革之年,药物占比23.8% 成为重中之重,反映了对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坚定承诺。其次,肿瘤药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占比19%,排名第二,而血液疾病显示出进一步探索的潜力。
ADMET(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是药物开发中的关键因素,它定义了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本文将从ADMET评估意义、参数解析、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025中国化学会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暨电化学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25年03月28-30日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建国酒店举行!
作为国内生物基材料的龙头企业,凯赛生物在市场方面迎来重大进展。获悉,12月16日,凯赛生物发布了系列公告,公司与招商局集团的百亿级生物基聚酰胺合作即将迈入新阶段。
清华大学卢磊课题组【蛋白质从头设计方向】招聘有机化学、计算等方向博士后。欢迎有志学习蛋白质从头设计与蛋白质组学的博士后、科研助理申请,也欢迎未来想要读博的同学联系。
近日,2024年度京博科技奖-京博科技卓越奖、京博科技创新奖、京博科技进步奖、京博科技奖-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获奖者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获2024年度京博科技卓越奖,复旦大学彭慧胜院士获2024年度京博科技创新奖,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巩金龙教授获2024年度京博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东洋、清华大学熊昊等17名博士获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