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招聘启事 (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助理、专职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四川大学
  • 伊守亮
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 03/28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历史悠久,地处“天府之国”成都,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聚焦先进分离技术与工程、高性能膜材料及多孔功能材料、碳捕集转化等方向,因团队建设和科研项目需要,现诚招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专职博士后。

相关事宜如下:

一、招聘方向

所学专业:化工、材料、能源、环境、化学、能动、大数据科学及机器学习等。具备以下研究方向的优先。

1、高性能分离材料及碳捕集资源化利用

(1)基于膜分离技术的碳捕集,新型高分子膜、无机膜、混合基质膜、碳分子筛膜、下一代中空纤维膜等;

(2)基于溶剂吸收的碳捕集:设计开发先进的燃烧前和燃烧后碳捕集新型溶剂,包括双液相溶剂、离子液体和相变离子液体混合溶剂、非水溶剂等;

(3)基于高性能固体吸附材料的碳捕集:开发化学稳定、成本低、合成简单且具有高CO2容量的新型吸附材料,包括嵌入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的聚合物纤维、基于新型微孔材料和工艺循环的多孔聚合物吸附剂等;

(4)CO2催化转化为可持续燃料和化学品。

2、碳捕集转化一体化技术(ICCU)及直接空气碳捕集利用(DACCU)

设计开发具有高效吸附性能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提高碳捕集利用的能源效率,研究开发低成本催化剂、反应器设计和 CO2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等。直接空气碳捕集利用/碳去除:主要包括先进溶剂(例如非水溶剂、相变溶剂、高性能功能化溶剂);新型吸附剂支撑结构,以及具有高选择性、高 CO2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性的低成本耐用吸附剂;开发基于电化学过程碳捕集技术的新型电极材料和气液接触器等。

3、面向氢气分离纯化、烯烷烃分离、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分离、生物能源清洁生产、离子选择性分离的绿色分离技术

高性能吸附材料、新型高分子膜、吸附增强型超薄分离层混合基质膜、超高选择性耐高温中空纤维膜、氢气选择性沸石膜反应器等。先进资源回收/关键金属材料分离纯化/离子选择性分离:溶剂萃取、吸附分离、高性能膜分离等。

4、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其在高性能膜材料、多孔吸附材料、碳捕集转化、离子选择性分离等领域的应用

二、招聘岗位及要求

1、特聘研究员

招聘人数:3人

招聘要求:

1.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研品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强;

2. 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从事先进分离技术及碳捕集转化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大;

3.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满足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报条件;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5.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6.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

7. 国内应聘者应满足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要求。

8. 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40周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2、特聘副研究员

招聘人数:3人

招聘要求:

1. 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研品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强;

2. 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从事先进分离技术及碳捕集转化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大;

3.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并在海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具有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或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不少于2年,并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海外合作导师为本领域国际公认的一流专家;

5. 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专职博士后

招聘人数:3人

招聘要求:

1. 遵纪守法,学风端正,身心健康,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从事先进分离技术及碳捕集转化国际前沿领域研究,在本领域有较强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

3. 具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为业内公认的世界一流学科,或博士生导师为本领域国际公认的一流专家;

4. 在本专业领域主流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3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5. 年龄不超过35岁,且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即将在2025年6月30日之前取得博士学位。

三、应聘程序

报名时间:即日起-2025年4月30日

报名方式:

应聘人员将简历和相关成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设想、科研经历、发表论文、承担项目、获奖情况等详细材料,并附上至少三位推荐人的工作单位、电话、邮件等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wushu@scu.edu.cn和SPTech_SCU@outlook.com (邮件主题和简历均命名为“应聘特聘研究员或特聘副研究员或专职博士后+姓名+目前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吴老师,电话028-85464677

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简介:

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是四川大学重点支持的团队之一,聚焦先进分离技术与工程、高性能膜材料及多孔功能材料、碳捕集转化等方向,承担相关国家级科研项目。团队负责人SHOULIANG YI为国家级高层次海外人才项目入选者,长期致力于先进碳捕集利用、绿色分离技术与工程等化工、能源、环境前沿领域研究,围绕环境功能材料的构效关系,在碳捕集转化、高性能分离膜、新型多孔吸附材料、超高选择性膜法天然气脱硫脱碳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

团队负责人介绍:

伊守亮,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府永兴实验室高端引进人才,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CCUS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相关国家级科研项目,长期致力于先进碳捕集利用、绿色分离技术与工程等化工、能源、环境前沿领域研究,研究侧重于为关键能源密集型分离创造可持续解决方案,包括点源碳捕集(PSCC)、二氧化碳去除(CDR)、碳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ICCU)、氢气分离、生物炼制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关键矿物回收、可再生能源生产以及其他具有挑战性的气体/液体分离。

围绕环境功能材料的构效关系,在碳捕集转化、高性能分离膜、新型多孔吸附材料、超高选择性膜法天然气脱硫脱碳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并撰写了众多内部技术报告。担任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Carbon Capture Science & Technology等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Results in Engineering执行主编,以及多家国际期刊顾问/编辑委员会委员。

作为发起人和分会主席组织了第十五届全球华人化工学者研讨会分离纯化工程前沿论坛;作为创始人,发起创办了国际分离纯化技术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分离纯化技术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在膜材料和分离科学领域拥有12项专利(美国、中国和PCT专利),并获得诸多奖项,包括爱思唯尔(Elsevier)工程前沿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气体科学与工程杰出科学家奖(2023),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碳捕集科技杰出学者奖(2023),第三届国际碳捕集科学与技术大会碳捕集杰出成就奖(2024),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I&ECR)最具影响力学者奖(2024),全球华人化工学者学会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2024)等。2022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23年当选国际碳捕集协会(IACC)副主席兼青年科学家委员会主席。电子邮箱:slyi@scu.edu.cn。

学院常年招聘优秀人才,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加入学院,“碳”索创新,共筑未来。我们将为您提供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助您施展才华、成就学术大师梦想,携手共建世界一流的新工科学院!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