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理工学院李健斌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

  • 人才招聘
  • 香港中文大学
  • 李健斌
CBG资讯 03/1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理工学院李健斌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

导师介绍:

李健斌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项目(师从余永耀教授),2022年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李朝军院士),随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Jared Lewis教授)。2024年正式建组,聚焦绿色化学与合成领域前沿课题。

李健斌博士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在Chem (1篇)、J. Am. Chem. Soc. (1篇)、Nat. Commun. (2篇)、Angew. Chem. (4篇)、ACS Catal. (1篇)、The Innovation. (1篇)、Chem. Sci. (3篇)和Trends Chem. (2篇)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共发表了19篇论文,获得IUPAC-Zhejiang NHU绿色化学进步奖(2025年)和IUPAC-Solvay国际青年化学家奖(2022年)。2024年建组以来,已在Angew. Chem. 、ACS Catal.和The Innovation.发表多篇重要工作。

招聘对象:

因科研工作需要,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员2名。课题方向为光催化及金属有机框架(MOF)。热忱欢迎合成相关专业(化学和材料等)优秀人才加盟。

应聘条件:

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并在相关研究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或即将发表高水平文章;能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和带领研究团队;责任心强,工作细致可靠,热爱科学研究工作,心态积极活跃。

工作待遇: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年薪税前30万起),根据个人资历和经验面议;享有中国大陆现行的劳动法所规定的相关福利。鼓励符合条件者申请各类基金、项目、人才补贴、科研补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应聘方式:

1) 将个人简历、代表作1-2篇,导师/合作者推荐人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jianbinli@cuhk.edu.cn,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申请+姓名,并简要总结学术成绩(个人贡献)和未来研究计划。申请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对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将尽快回复。

2) 导师初步筛选后,申请人需准备工作汇报,并与导师、课题组成员视频交流,面试结果将于1周内邮件通知申请人。

学院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简称“中大”、“港中大”,是一所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传媒、地理等领域堪称学术重镇,也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拉斯克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学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0多名优秀学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学。自2014年成立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八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港中大(深圳)已与150多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超过250个。在校学生中具有境外学分学习经历的比例超过60%,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650多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各国院士超40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国际计算机学会(ACM)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超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以来,以创新驱动为指引,以粤港澳大湾区需求为导向,研究领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涵盖了地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脑研究、生物医药、生物信息、先进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电网、新型网络、金融物流等。

梧桐树下听凤鸣,神仙湖畔论古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立定脚跟,砥砺前行,继续追求卓越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力于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