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这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绿色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因其卓越的抗癌功效备受瞩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食用西兰花、卷心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癌症。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西兰花中含有的吲哚 - 3 - 甲醇可能是其抗癌功效的关键所在。那么,西兰花中的抗癌分子是如何一步步转化生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了解一下吲哚-3-甲醇是如何在体内转化为抗癌分子3,3'-二吲哚甲烷(DIM)和-3,3'-二吲哚甲烷(LTr1)。
吲哚 - 3 - 甲醇(I3C)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西兰花便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当我们食用西兰花时,口腔和胃中的消化酶开始对其进行初步分解,将西兰花中的一些复杂化合物逐步拆解,释放出吲哚 - 3 - 甲醇。不过,吲哚 - 3 - 甲醇本身并不稳定,它会在我们的体内迅速踏上转化为抗癌分子的奇妙旅程。
图1|吲哚 - 3 - 甲醇分子信息图
一旦吲哚 - 3 - 甲醇进入酸性的上消化道,它便迎来了转化的第一站。在这里,胃酸发挥了重要作用。吲哚 - 3 - 甲醇可通过两种主要途径进行转化。其中,脱甲醛途径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在胃酸的作用下,吲哚 - 3 - 甲醇分子中的甲醛基团脱离,从而生成 3,3'- 二吲哚甲烷(DIM)。此外,还有一条相对次要的途径,即通过释放二氧化碳的方式,同样也能生成 DIM。
DIM是一系列上市保健品的主要成分,也是进入临床试验的抗癌候选新药,LTr1则在多个肿瘤细胞系和小鼠模型上显示的抗癌效果均超DIM。南京大学谭仁祥团队提出、设计、验证了生物体内的“反应流变道”概念,并据此建立方法,诠释了胃酸和肠道菌将吲哚-3-甲醇转化成两种抗肿瘤分子(DIM和LTr1)的具体步骤和决定因素,以及哺乳动物合成内源吲哚-3-甲醇和DIM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2021年8月13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研究团队借助带标记的吲哚-3-甲醇类似物,揭示了吲哚-3-甲醇在消化道中先转化为3,3'-二吲哚甲烷(DIM)、再转化为2-(吲哚-3-基甲基)-3,3'-二吲哚甲烷(LTr1)的途径。
图2| 3,3'-二吲哚甲烷分子信息图
在酸性的上消化道,吲哚-3-甲醇可通过脱甲醛(主要)和释放二氧化碳(次要)的途径生成DIM.当 DIM 随着食糜进入下消化道,肠道菌成为了这场抗癌分子转化大戏中的新主角。在肠道这个复杂而又神奇的微生态环境中,DIM 会与 3 - 亚甲基吲哚(3MI)发生 Michael 加成反应。3MI 同样来源于西兰花中某些物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菌所营造的特定环境下,二者顺利结合,形成了 2 -(吲哚 - 3 - 基甲基) - 3,3'- 二吲哚甲烷(LTr1)。令人惊喜的是,研究发现 LTr1 在多个肿瘤细胞系和小鼠模型上所显示出的抗癌效果均超越了 DIM,成为西兰花抗癌分子家族中的 “超级明星”。
图3 | 在胃肠道中,十字花科蔬菜释放的I3C可转化成DIM和LTr1。在大肠中,甲醛可与吲哚耦合生成内源性I3C和DIM。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大肠中,存在着内源性合成吲哚 - 3 - 甲醇和 DIM 的机制。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甲醛,可与色氨酸分解产生的内源性吲哚耦合,在肠道菌群的协同作用下,产生内源性的吲哚 - 3 - 甲醇和 DIM。这意味着,即便我们摄入的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有限,身体自身也具备一定的能力来合成部分抗癌相关物质。
除了吲哚 - 3 - 甲醇及其转化产物,西兰花中还富含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当西兰花被食用后,在植物酶(如芥子酶)或肠道细菌中的 β - 硫葡萄糖苷酶作用下,葡萄糖异硫氰酸盐会分解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异硫氰酸盐,其中萝卜硫素就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成分。它能够诱导一系列细胞过程,有效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例如,在 2025 年 2 月 17 日发表的研究中,就揭示了萝卜硫素通过共价修饰 STAT1 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阻断 IFN - γ 诱导的 PD - L1 表达,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
西兰花从我们餐桌上的蔬菜,到转化为具有强大抗癌能力的分子,这一过程涉及到胃酸、肠道菌等多种体内因素的协同作用,每一步转化都蕴含着生命科学的精妙之处。了解西兰花转化为抗癌分子的过程,不仅让我们对这种普通蔬菜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或许在未来,我们能够通过更科学地食用西兰花,或者模拟其抗癌分子的转化机制,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癌策略。所以,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给西兰花留个位置,让健康多一份保障。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