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or“夺命”——秋水仙碱

碳氢数科 01/13

夺命“秋水仙碱”: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开庭,被告人面临死刑指控。

2025年1月9日,震惊全国的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在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知情人称,死者张某某系秋水仙碱中毒致器官衰竭身亡,公诉机关建议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周某某死刑,法院择期宣判。

2024年4月20日凌晨,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发布警情通报。2024年4月12日15时41分,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接群众电话报警称:湘潭大学在读研究生张某某(男,25岁)疑似被人投毒。接警后,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立即开展调查工作。经查,4月7日,张某某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4月13日,张某某经多方抢救无效,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公安机关侦查发现,与张某某在校同寝室的周某某(男,27岁)有重大作案嫌疑。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涉案的秋水仙碱到底是什么?中毒后无药可解吗?

秋水仙碱是从欧洲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球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卓酚酮类生物碱。 秋水仙原产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国外引进秋水仙种子和球茎, 因此我国对秋水仙碱的研究历史已有近 50 年的时间。

最初,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植物中提取的。这种植物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痛风,而秋水仙碱正是其发挥疗效的关键成分。主要的提取方法技术有:浸提法回流法、超声提取法、超临界 CO2萃取法、微波助提法、酶促提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

由于植物中提取秋水仙碱存在诸多限制,为了克服天然提取的局限性,科学家们开始探索人工合成秋水仙碱的方法。最几年,较为出色的合成路线由昆明植物所杨玉荣研究员课题组报道,高效完成了“痛风神药”秋水仙碱的克级七步不对称全合成。


作为一款临床应用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药物,秋水仙碱的主要适应症是急性痛风和家族性地中海热,目前是常用的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该药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秋水仙碱还能改善急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也具有良好效果。

秋水仙碱除了有正常的治疗作用外,其治疗窗口很窄,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其副作用常以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发热、心悸、重症肌无力等症状为表现,长期小剂量或单次大剂量给药均会导致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研究显示,秋水仙碱本身毒性虽小,但经胃肠道给药进入体内后,经过肝脏的脱乙酰基反应,会生成毒性更大的二秋水仙碱,二者经胆汁和粪便排出体外,在肝肠循环过程中会反复接触胃肠道黏膜,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进一步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并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肌肉神经病变、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呼吸和循环衰竭等。

目前秋水仙碱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秋水仙碱中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支持治疗,中毒后 60 min 内洗胃, 活性炭有助于预防秋水仙碱的肝肠再循环;早期液体复苏和早期识别及处理多脏器损伤;血液净化对药物清除效果差,但必要时可行血浆置换、肾脏替代治疗;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予机械通气、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血液制品输注、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

秋水仙碱,一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一面是夺人性命的“毒药”,其双面性警示着我们:医学的进步如同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驾驭它。我们应该加强对秋水仙碱等药物的监管,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同时也要学会理性对待冲突,积极化解负面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生命可贵,安全用药,理性处事,远离犯罪!


参考资料:
[1] 摩熵化学.化合物检索及合成设计平台.[DB/OL].https://chem.molaid.com.[1990-2025]
[2]何仁,陈旭,吕宇航.秋水仙碱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J].中国乡村医药, 2023, 30(3):39-40.DOI:10.3969/j.issn.1006-5180.2023.03.017.
[3]刘建文,任嘉佳,兰家琴,等.秋水仙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 2024(11).
[4]罗贞标,王新叶,李红霞,等.秋水仙碱的合成进展[J].广州化工, 2023, 51(12):6-10.

<END>